所谓“汽车的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实验证明,汽车质量降低一半,燃料消耗也会降低将近一半。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联手德国亚琛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发布2015年第一季度电动汽车指数称,轻量化材料的设计理念是电动汽车技术革命的主要推力。
轻量化是大势所趋
根据中国乘用车样本调查,乘用车重量降低10%,油耗降低7.5%~9%;电动汽车车重降低10%,续航里程增加5.5%。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深材料工程师李军也介绍称,在新能源汽车上使用轻量化技术,车身减重10%,电耗将下降5.5%。
传统意义上来看,很多人认为,汽车轻了就意味着“车皮薄”,安全性降低,很多国人钟情于德系车的主要原因就是“德国车厚重”,有些消费者买车,喜欢打开车门或后备箱,然后用力关上,砰的一声闷响,就认为“这是好车”。
然而,轻量化一旦应用于高端车型上,就成了高科技的代名词,一些豪车品牌已经在汽车制造上应用了轻量化技术,例如,某车型采用全铝车身,减重700公斤,某车型又用某种手段,减重几百公斤,似乎也没人说不好,反而会觉得车身轻了可以降低油耗是好事。
车身部件按照功能可以大致分为两种:车身覆盖件和结构件。 所谓覆盖件就是覆盖在车身表面的部件,基本上从车外看到的部分都属于覆盖件,如车门、车顶、翼子板等等,通常起到美观和遮风挡雨的作用,一般都用厚度不超过1毫米的钢板冲压而成。平时所说的某辆车钢板的薄厚就是指这些部位。实际上这些部位对于车身强度的影响很有限,所以不能从车身覆盖件的薄厚来判断一辆车的碰撞安全性了。
有专家表示,今后的车用材料正由金属向塑料方向转化,可以预料,塑料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开发并使用全塑汽车已不是梦想,一个塑化的汽车工业时代即将到来。对于小型电动车来说,小型轻金属立体框架车身结构加非金属材料覆盖件的组合,将是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文章来源于
埃美克润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