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石化行业利润总额约为8600亿元,与2013年持平,出现了多年罕见的利润零增长的局面。
但化工行业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变化为行业利润反弹已创造了条件。多家机构预计,2015年上半年化工产品价格可能触底回升,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程度基本触底,呈现积极变化,效益也将随之出现好转。
从多个资讯公司监测的数据来看,2015年石化行业面临的原料市场风险已经释放,原油价格下降对下游成本利好可能显现,主要石化产品市场需求有望保持适度增长,行业价格总水平有望略增,行业利润将出现反弹。
严峻形势
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销售成本居高不下,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这些都是石化行业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月3日发布的《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效益情况》报告显示,2014年石化行业实现利润总额7911.1亿元,同比下降8.1%,创2002年以来最大降幅。亏损企业数量和亏损额均有所扩大。
销售成本高位运行是利润额减少的主要原因。2014年,全行业销售成本11.86万亿元,同比升幅6.4%,高出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84.4元,同比上升0.84元;财务费用增幅达20%,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与此同时,石油化工产品价格仍然继续下降。2014年全行业价格总水平降幅2.6%,连续第三年下降。联合会重点监测的188种产品,价格下降的有144种,占比达76.6%。
产能过剩是石化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石化联合会4月9日发布的2015年度石化行业产能预警报告显示,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的程度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如PTA、氟化氢、有机硅单体、合成橡胶等。
反弹有望
尽管行业面临的形式依然严峻,但进入2015年,石化行业有望迎来利润反弹的契机。石化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石化全行业利润总额预计有望达到约8800亿元,比上年增长6%。
石化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预计,2015年石化行业将保持平稳运行,经济效益将实现与营业收入同步增长。预计主营收入将达到15.2万亿元左右,增幅约7%;利润总额约8800亿元,增长6%;出口总额约2100亿美元,增长8%。
一些产业产能过剩矛盾将在2015年有所缓解。据石化联合会预测,磷铵、纯碱、电石等行业产能过剩将进一步改善,炼油、氯碱、氮肥、醋酸等行业产能过剩程度基本与2014年相当。纯碱总产能将达到3085万吨/年,需求量达到2534万吨,产能平均利用率约87%,比2014年提升5个百分点左右;尿素产能基本维持2014年的规模或稍有增长,国内市场需求将进一步萎缩,但出口量将进一步增加,预计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9%左右。
另一方面,严格的环保政策也会促使一些污染环境的落后产能自然退出,一定程度上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新《环保法》实施以来,济南、重庆等多地环保局都对违反新《环境保护法》的相关企业进行了处罚,部分罚金高达百万,且罚款“上不封顶”。这将进一步加速落后产能的推出。
卓创资讯分析师对《能源》记者分析说,环保部门对不同产品的执行力度可能会有不同。“对进口依存度比较高的产品可能会比较宽松,因为这些产品总是需要的。西部地区可能会宽松一些,东部地区就会紧一点。”
出口增效将是石化行业利润反弹的另一个促进因素。化工产品中一些供需面情况较好的产品,如化肥、MDI等将迎来利好。
2014年底,国家取消化肥季节性出口差别关税。这就减少了人为划分化肥市场淡旺季的干预,因此化肥的出口量和出口价格有可能实现同步上升。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1月,中国共出口各种矿物肥料及化肥269万吨,同比增长了110.7%;出口金额7.6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8.5%。这创造了历年来1月份化肥出口量的历史最高纪录。
MDI是生产聚氨酯最重要的原料,其初级产品也广泛用于防水材料、密封材料、陶瓷材料等。2015年全球MDI新增需求量约为35—40万吨,国外现有装置开工率已经超过92%,无能力提供新增MDI供给,新增供给将全部来源于中国。这将为中国增加MDI出口量提供时机。(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
埃美克润滑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