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价格一直以来都是居民比较关注的话题,随着今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天然气市场也跟着受到影响,近期不断传出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消息,有人分析天然气价格调整下跌的可能性较大。
就供应方面而言,我国天然气供应渠道日趋多样化。随着国际天然气价格的走低,从国际采购更多天然气变得顺理成章。据有关方面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管道天然气123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4.82%.国内天然气产量也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天然气产量629.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48%.此外,随着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快速推进,天然气替代产品正呈爆炸式增长。例如今年以来,我国页岩气产能实现突破,产量增长迅猛。煤制天然气项目的产能也在逐渐释放,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煤制天然气项目4个,形成产能31亿立方米,并开始供应市场。
由于中国绝大多数的天然气进口合同价格都与油价挂钩,自2014年6月以来布伦特原油价格的大幅下降意味着中国天然气进口费用在未来几年很可能远低于此前预期。然而,较低的进口价格可能不足以刺激中国消费需求显著增长。在2014年,需求增长放缓到了8.6%,这是过去十年来最低的数字。另外还有一些潜在因素:国内经济增长减速,油价下跌,冬季天气变暖,水力发电受追捧,还有国内相对较高的气价都导致天然气需求增长减缓。
天然气是优质燃料,经济增速的放缓制约了天然气行业投资,导致其消费增长的减缓,如今天然气面临着更多方面的挑战。相对较低的原油价格缩小了成品油和天然气在运输行业中的价差。此外,核电的快速发展,水力发电、燃煤发电到沿海消费大的城市的长输技术发展,对天然气发电都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以油价为标杆的天然气城市门站净回值定价法,在过去三年中没能够做到迅速调整,来应对油价的暴跌(如上文所述),也造成天然气需求的减少。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天然气供应过剩、价格低迷的态势还将持续下去。这是因为,国产天然气、进口天然气、页岩气、煤制天然气都将呈快速上升趋势。以煤制天然气为例,国家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煤制气项目达17个,产能近千亿立方米,而规划的项目更是多达60多个;我国页岩气技术已取得突破,产量将出现快速增长。与之相比,天然气需求的增长则相对缓慢。
与此同时,我国天然气价格的改革正在加速,未来天然气将形成市场化的定价规律,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完全放开气源价格,政府只监管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管道运输价格和配气价格。
这种改革形成了四种天然气出厂定价方式:1、居民用户开始采用按终端阶梯定价(这个过程应在2015年底前完成),但对陆上天然气的供应仍采用成本加成出厂价的定价模式。2、非居民部分用气的陆上天然气供应(包括通过管道输送的国内产天然气和进口天然气)应用城市门站净回值法来定价。3、进口LNG的出厂价是由每个进口省份的LNG进口价和再气化成本决定的。由于签署LNG合同的时间差异和合同定价方式中的滞后效应,即使LNG通过相同的接收站进口,价格也会产生较大变化。4、对于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和大型工业燃气用户,天然气价格直接由批发商和最终用户确定。(文章来源/
埃美克润滑油/摘自网络)